1、本文档共计18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宅基地制度改革减缓了农房闲置吗?1——基于PSM和MA方法的实证分析郭君平1仲鹭勍2曲颂1谭清香3摘要:基于全国30个省(市、区)200个县(市、区)31288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综合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中介分析法(MA),重点剖析了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农房闲置的减缓效应及影响机制,并比较了不同经济区域、地理区位及村庄规模下的组群差异。研究表明:宅基地制度改革能有效降低农房闲置程度,而且对季节性闲置农房的盘活效力大于对常年闲置农房的作用,不仅使行政村农房总闲置率、季节性闲置率、常年闲置率分别净下降2.321、2.051和0.270个百分点,也使每百户农房总闲置数、季节性闲置数、常年闲置数依序净减少2.408栋、2.114栋和0.294栋。相比其他不同类型村庄,宅基地制度改革对特大型村、中郊村以及西部地区村庄农房闲置的减缓效应更大且显著。此外,宅基地取得或宅基地流转在宅基地制度改革与农房闲置之间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有助于减缓农房总闲置和季节性闲置,但无助于减缓农房常年闲置。关键词: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房闲置倾向得分匹配中介分析法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乡村人地关系、农地权利发生历史性跃迁。进城务工、子女升学、留旧建新、农房流转不畅、乡土情节或祖业观念等错综复杂的因素,致使农村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空心化”“空户化”现象。宅基地及农房是农民财产的核心,但自2000年伊始,每年因农村人口转移而新增的闲置农房达5.94亿平方米,折合市场价值约4000亿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2017);另据国家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统计,全国至少有7000万套农房和3000万亩宅基地处于闲置状态,一些地区的农房空置率超过了35%,大量农房1本文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宅基地制度改革对传统村落古民居活化利用的影响研究》(20CGL032)、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政策研究》与《宅基地三权分置权能配置与实现机制》的资助。本文通讯作者:曲颂。-47-.112020成为“沉睡资源”2。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提出要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完善闲置农房政策,适度放活农民房屋使用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2019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支持农村集...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