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档共计2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020.3中国农户在农地流转市场上能否如愿以偿?1——流转市场的交易成本考察郜亮亮摘要:农地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尽管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迅速,但农户在流转市场上能否转入自己想要转入数量的土地尚无人关注。本文利用全国6省1200户2000年和2008年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户的流转意愿多大程度上可以在流转市场上得以实现,进而考察流转市场交易成本的存在性、对称性和动态性。研究表明,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存在明显的交易成本,因此流转市场是不完善的。具体结论:第一,流转市场存在明显进入门槛,进入市场后农户也无法实现完全调整,转入户2000年和2008年分别能实现调整意愿的24%和37%,高于转出户的19%和18%;第二,流转市场的交易成本存在非对称性,转入户比转出户面临的交易门槛高,但进入市场后转入户调整意愿实现程度高于转出户;第三,从2000年到2008年,流转市场的交易门槛显著降低了,但进入市场后调整意愿实现程度并没有显著提高;第四,农资设备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不完善程度更严重,因此农地流转市场发挥了将土地这种“不能移动”的要素移动起来以迎合那些“本该移动”的要素功能,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农地产权稳定性,降低流转市场交易成本,加快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业发展,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关键词:农地流转市场流转意愿交易成本完全调整对称性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在一个没有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所有投入要素都是可分的,所有农户都有相同的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此时,土地租赁是没有存在意义的(Skoufias,1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经验总结及效果评估”项目(编号:17BJY010)。感谢匿名审稿专家和编辑部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但文责自负。中国农户在农地流转市场上能否如愿以偿?1995)。每个拥有土地的农户可以通过转入或转出任何一种(或者所有的)非土地生产要素来达到这些要素与其拥有土地禀赋的比例最优化,例如调整牲畜数量,甚至长期来讲可以通过生育而改变劳动力个数(BellandSussangkarn,1988)。但是,任何一种交易终究是在科斯的交易成本世界中进行的,因此必然面临交易成本的问题。关于土地市场(流转或者买卖)存在必要性的文献特别强调土地以外的某种关键投入要素市场的不存在或者不完善(imperfection)是土地市场出现的关键原因。例如,农户的管理能力市场(BellandZusman,1976;Reid,...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