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配置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来自股权分置改革的证据施新政高文静陆瑶李蒙蒙内容提要:本文利用股权分置改革作为自然实验来研究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对中国上市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一方面会激励管理者通过“高薪引才”来应对更加激烈的外部竞争,从而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另一方面,资本流通性的增强会减少“工资侵蚀利润”现象,从而降...
中国间接税税负归宿研究:汽车市场准自然实验的证据周波赵国昌内容提要:基于汽车之家的微观数据和2015年10月开始的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本文运用倍差法考察了车辆购置税的税负归宿,并分析了汽车的车辆购置税和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本文发现: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优惠的85%为消费者所得;汽车销售价格对税率变化的调整非常迅速;尽管消费者获得了减税优惠...
制度松绑、市场活力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来自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证据刘瑞明毛宇亢延锟内容提要: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绿色”驱动力。借助于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本文采用中国283个地级市2002—2016年间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首次评估了文化体制改革对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线下市场分割是否促进了企业线上销售———对中国电子商务扩张的一种解释马述忠房超内容提要:近二十年,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快速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本文试图从市场分割角度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中国模式给出一种解释。在Melitz(2003)、朱希伟等(2005)、赵玉奇和柯善咨(2016)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市场分割环境下异质性企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选...
平台市场的公共监管、私人监管与协同监管:一个对比研究王勇刘航冯骅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构建动态博弈模型,从监管机制的视角对比分析了平台市场中政府和平台企业不同的监管方式对卖家质量选择与监管激励的影响。本文区分了三种不同的监管模式:(1)政府直接对卖家进行单一的公共监管;(2)平台企业对卖家进行单一的私人监管;(3)政府和平台企业对卖家进行协同监管...
金融科技与分析师市场丁娜金婧田轩内容提要:本文利用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数据库与上市公司各类报道的原始数据,构建了金融科技对上市公司关注的指标,研究金融科技平台在金融信息服务领域对分析师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信息市场供应角度来看,金融科技平台介入到金融信息领域之后,分析师报道在整个领域的份额开始减少,表明金融科技平台对于分析师市...
金融开放条件下国债市场的波动溢出和风险定价研究费兆奇刘康内容提要:在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如何度量全球风险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以及全球风险如何参与国内债市风险定价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构建双因素波动溢出模型和多因素的条件国际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比较研究全球因素(包括美国因素和欧元区特有因素)对中国不同期限国...
交通基础设施通达性与非中心城市制造业成长:市场势力、生产率及其配置效率李兰冰阎丽黄玖立内容提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基于企业成长与企业间关系的双重维度,以是否存在生产率溢价为切入点打开市场势力“黑箱”,厘清交通基础设施和企业市场势力、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速公路对非中心城市制造业具有显著...
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可达性与企业生产率———基于竞争和资源配置的视角刘冲吴群锋刘青内容提要: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飞速发展有效降低了国内贸易成本,促进了国内市场一体化。本文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从竞争与资源配置的视角探讨了影响机制。为了准确、全面地反映交通基础设施的直接和间接效应,...
非位似偏好、非线性本地市场效应与服务贸易出口李敬子陈强远钱学锋内容提要:本文将Stone-Geary偏好嵌套到CD-CES效用函数中,构建了基于非位似偏好下的服务贸易模型,并把总需求分解为需求结构与需求规模,从理论上推导出相对需求结构与需求规模对服务业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homemarketeffect,HME);同时基于2000—2014年42个国家或地区间29个服务业分行业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陈云贤内容提要:本文开宗明义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本文不仅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斯密和凯恩斯理论的不足,即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资源配置既要考虑“资源稀缺”,也要考虑“资源生成”,而且从实践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即政府在“资源生成”领域大有作为。本文将...
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与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与生产率差距之谜的一个解释吕大国耿强简泽卢任内容提要:为什么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在缩小,生产率差距却在扩大?本文以新新经济地理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括市场规模差异(集聚力)和劳动力成本差异(分散力)的理论模型,对忽视分散力的新新经济地理理论进行扩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生产率...
市场发育、非农就业和农户的选择:20世纪30—40年代保定农村的证据隋福民内容提要:“无锡、保定农村调查”数据有助于认识华北农户的经济行为,同时有助于深化对近现代中国经济的理解。本文利用第一、二次调查数据定量识别了20世纪30—40年代清苑(保定)11个村的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非农就业情况,量化研究农户在要素市场上的选择行为以及这种选择对家庭...
毛海涛等:企业异质性、贸易自由化与市场扭曲企业异质性、贸易自由化与市场扭曲毛海涛钱学锋张洁内容提要:即使没有任何政策干预,市场本身的不完全也可能导致扭曲。本文在企业异质性框架下,构建包含Behrens类型需求结构的垄断竞争一般均衡模型,研究贸易自由化对市场扭曲程度的影响。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发现贸易自由化(市场规模扩张或者贸易成本下降)并没...
企业“脱实向虚”与金融市场稳定———基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彭俞超倪骁然沈吉内容提要:近年来,经济中出现的“脱实向虚”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企业金融投资如何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研究了企业“脱实向虚”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市场、公司和经理人的三期博弈模型,本文发现,上市公司为了隐藏负面信息而持有...
扭曲、赶超与可持续增长———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审视张晓晶李成李育内容提要:扭曲是指对资源配置最优均衡状态的偏离,一般分为内生性扭曲和政策引致型扭曲。一定条件下,存在“良性扭曲”是可能的,本文给出了四种可供选择的理论解释:后发优势、次优原则、协调失败以及政治经济学视角。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证均表明,扭曲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对于全要素生产...
经济学个人主义方法论反思———劳动分工和内生市场结构的视角赵志君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奥地利学派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的分析,揭示了西方主流经济学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局限性,发现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逻辑矛盾。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采用的是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扩展杨小凯的新兴古...
基准利率、预期通胀率和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成机制强静侯鑫范龙振内容提要: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是怎样形成的,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如何是各方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特点,构造利率模型刻画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成机制。不同于已有模型,本文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作为影响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政策基准利率;短期市场利率与基...
海外市场、制度环境与本土集聚张一力周康张俊森内容提要:在研究企业的空间分布时,一个突出的难题在于我们不得不将企业分配至特定的行政区域内,这将空间上的点(企业)转化成了平面上不均匀的黑盒子(行政区),进而破坏了集聚经济的原始状态。借助于新近获取的经纬度坐标数据,本文在连续空间上开展数值模拟进而克服了这一局限。模拟结果显示中国出口企业在...
财政学需要什么样的理论基础?———兼评市场失灵理论的“失灵”李俊生姚东旻内容提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市场失灵理论为基础的英美财政理论在我国财政科学领域中占据主流地位。英美财政理论带有鲜明的财政政策学的色彩,主要运用经济学范式研究财政政策。然而作为一门科学,财政政策分析仅仅是财政学的功能之一,而财政学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财政活动...
河南统计年鉴2016_ 2602114页
[推荐国标] GB_T 1536-2021 菜籽油(含第1号修改单)5419页
[推荐国标] GB_T 20977-2007 糕点通则657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