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民教育政策的演进与经验刘义兵1,2朱胜晖1,2刘达3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思想为视角,重点探讨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探索和实践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
2021.4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民教育政策的演进与经验刘义兵1,2朱胜晖1,2刘达3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思想为视角,重点探讨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探索和实践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
2022.3新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形成和演进的历史逻辑以及若干热点问题探究1程漱兰1李爽2摘要:本文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依据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起步、起飞和繁荣成果全民共享这三大阶段客观发展要求,回答了农村集...
2021.5集体所有制的理论来源与实践演进刘守英1程果2摘要:本文回顾了集体所有制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演进。集体所有制理论含义由经典意义全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演变为斯大林模式部分社会成员占有生产资料。经典...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演进与要素错配1——基于2003-2020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吴亚玲1杨汝岱2吴比3鲁国梁1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形成生产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的体制机制提出...
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学术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演进与思考朱立元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开启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对我国社会各领域尤其是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新时期我国文学艺术和文艺理论的繁荣发展,就起步于这个历史语境。40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的跌宕起伏和...
东南亚早期区域合作:历史演进与规范建构郑先武摘要:东南亚早期区域合作是相关国家在不同区域意识主导下所进行的政治、经济与安全互动的结果,共分为三个阶段:1945年至1950年酝酿与起步阶段、1951年至1960年局部成长阶段和1961年至1967年分化重组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基于不同的区域意识,东南亚早期区域合作呈现出不同的...
从词的规范体系通观词史演进沈松勤摘要:20世纪初以来问世的大量词史专著,基本上将词的演变史依附于朝代的兴替史。这不仅为处理易代之际的词史带来诸多缺憾,而且一定程度上忽视或割裂了词在艺术上的规范体系的整体运行。在已有词史成果的基础上,注重对词的规范体系运行的审视,当为词史研究的应有之义。以词的规范体系的形成,以及形成后被采用、综合与变化...
·大变局与战略全局·知识形态演进的历史逻辑韩震摘要:人类因内在地具有知识内涵的劳动而与动物区别开来,而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知识内涵越是增长就越是属人的活动。如果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那么生产力的发展往往体现在生产力所反映的知识形态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越是在知识生产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越是走在世界历...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信用制度的演进杜恂诚1927年至1935年前后,中国的信用制度曾取得明显的进步,表现为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信用机构的产生,信用工具品种的增加,鉴证类中介组织的发展,以及信托业与企业治理结构相结合等,这是前一阶段市场经济发育所取得的成果的延续。而一旦信用制度演进所赖以保障的要素发生问题,它也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依据。关键词信...
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邓峰摘要:公司的两权分离和董事会作为决策中心、董事会采取共管与合议模式及董事作为公司责任的最后承担者是董事会的三个基本原则,各国立法几乎概无例外,并衍生出诸多细致规定。产权—不完全合同理论忽略了这些法律原则;结构—功能视角和关系型契约理论可以解释其合理性,但不能解释成因。按照政治—历史理论,董事会是为...
帝国主义在中国:文化视野下条约体系的演进罗志田近代帝国主义实施侵华行为的中国当地条件制约或限定了侵略的方式和特性。外来侵略者通过条约体系内化为中国权势结构的一部分,又依“例外法则”在中国形成一套与西方基本价值时相冲突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故这些西方代表在中国表述着“西方”却又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列强既要中国实行改革以维持西方标准的“...
从诗词的离合看唐宋词的演进王兆鹏中国古代各种文体的演进史,常常是彼此分离与融合的历史。词与诗始终是有合有离,从诗词的离合过程可以考察唐宋词的演进轨迹。唐宋词与诗的离合,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初唐至中唐,词变于诗,诗词混合;二是晚唐五代,词体独立,词别于诗;三是北宋,词体转型,诗词初步融合;四是南宋,词的诗化,诗词深度融合。关键词唐宋诗词分离...
“语”“文”的离合与中国文学思维特征的演进刘晓明长期以来,“语”、“文”分离的存在,造成了中国文学思维脱离语言而独自利用文字符号进行达意,即文字成为中国文学思维的独立材料,这就和“语”与“文”同一的使用表音文字的西方文学思维有很大的差异。由于中国文学的思维材料———文字及其组合关系一直处于流变之中,导致中国文学思维的演进呈现出明显的...
深化体制改革中的产业创新体系演进———以中国高铁技术赶超为例黄阳华吕铁摘要:立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高铁产业创新发展的实践,利用对业内18家核心机构、300余人次的调研资料,采用产业创新体系的分析框架,对高铁行业技术赶超现象进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解释。研究发现:铁路制度的调整塑造了微观主体的技术创新激励,是解释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关键;市场...
人工智能与认识论的哲学互释:从认知分型到演进逻辑肖峰摘要:人工智能与认识论有着独特而内在的关系,使得两者之间可以进行哲学上的互释:一方面是对人工智能的认识论阐释,包括揭示人工智能的认识论根基,尤其是不同人工智能纲领或范式(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哲学认知观,以及它们进行智能(认知)模拟时与人的认知之间所形成的同理、同构、同行、同...
国马资源谱系演进与汉唐气象的生成尚永琪摘要:汉唐是奠定中华形象认同核心内涵和凝聚力的重要王朝,也是东亚古代世界影响力和辐射力最强的两个王朝。西汉王朝在开通西域过程中对国马资源谱系的完善构建,提高了汉代国家疆域管理的移动性能力,保障了汉王朝的幅员辽阔,奠定了“汉”国号的核心文化凝聚力。唐王朝踵继秦汉北朝而充分发挥了“胡苑之利”的地理...
从史巫之士到易儒合流———“易家”思想的演进路径刘震摘要:“易”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学术体系之一,历来为人所重视。历史上解读“易”,往往将其视为儒家经学的核心典籍,这一路径的弊端在于忽略了“易”在纳入儒家之前的学术发展与传承。事实上,“易”的思想经历了“易筮”“周易”到“易经”等阶段的发展与演变,不同阶段不仅有着自身的特色,更是形成了前...
《白门柳》:龚顾情缘与明清之际的词风演进张宏生冯乾清初词人龚鼎孳的词集《白门柳》,以传奇的笔法记录了龚氏与秦淮名妓顾媚的一段情缘,它所表现的明末党社胜流对青楼名姝的感慕、推引之情,是明清之际社会风习的产物;《白门柳》作为联章词写故事的传奇性质,体现了明清之际以词为传奇的词创作观;而其将士女遇合与家国之思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则是《花间集》以...
日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演进、特征与构成1曹斌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梳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了日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演进、特征和产权构成。研究发现,从“多数人对同一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的视角来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并非公有制国家独有,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国家是国家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之外的第三种产权形式。日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以土地等资...
河南统计年鉴2016_ 2602114页
[推荐国标] GB_T 20977-2007 糕点通则65710页
云南经济普查年鉴2013_ C-D2-B-08-15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