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一、生态屏障地位和面临问题.............................................................................................1(一)生态屏障地位极其重要.............................................................................................2(二)面临问...
经济体制转型方式及其决定周冰靳涛本文从改革风险的角度研究转型方式的决定问题,以宪法性秩序是否崩溃为线索,将中俄为代表的两种转型方式概括为转型的平滑模式和突变模式,提出了转型方式综合因素决定理论,具体指出了转型的初始条件和改革策略各自在转型方式决定中的作用。制约着改革策略选择的初始条件包括原计划体制的结构、外部环境、改革时机三个因素,...
结构壁垒、体制转型与地位资源含量边燕杰李路路李煜郝大海再分配体制下形成的单位和地区壁垒,不但限制了职业流动,也导致了同一社会经济地位其资源含量在壁垒之间的差异,使工作单位和出生地成为地位的象征和指示器。对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资料分析表明,单位和地区壁垒效应持续至今,但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弱化这些效应。体制外,职业的收入回报在单位之间...
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与潜在经济增长率朱民张龙梅彭道菊摘要: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国40多年经济结构转型和跨国历史经验,对中国未来的产业结构转型和细分行业的生产率收敛进行估计,预测2030年不同场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率。结果显示,203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保持在3.9%—4.5%的健康水平。随着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劳动力从工业持...
货币观念的变异与农耕文学的转型———以明代后期的市井小说为论述中心许建平当货币这种用于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愈来愈不可少的对象物时,就会形成相应的货币观念,并成为影响人生存、发展的观念和情感的重要因素。既然货币和货币观念成为影响人的情感的重要因素,那么这种影响也会波及作为情感的语言艺术表现的文学领域,即货币观念的变化也当...
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苏联—俄罗斯转型经验研究杨光斌郑伟铭国内外政治学界对于苏联—俄罗斯转轨中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关系这样重大的现实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里所说的国家形态,并不是我们熟悉的规范性的国家类型理论,而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所形成的治理结构以及由此治理结构而产生的行为特征和治理绩效。任何一种国家形态都具有历时语境中的...
公共财政转型与政府卫生筹资责任的回归顾昕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国公共财政在卫生筹资领域的责任弱化,导致民众医药费用的负担大大加剧,产生了严重的社会不公。自2003年以来,这种局面开始逆转,中国卫生总费用中公共筹资或者广义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开始接近并将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公共财政的转型在医疗卫生领域有了充分的体现,...
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科学繁荣的良好环境。经过30年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实践表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力开展调查研究。要以实践为根基,力戒弄虚作假、剽窃抄袭等不良学风,才能产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精品力作,才能产生经得起考验...
SpecialIssue:NGOsandSocialTransitioninChinaIntroduction:NGOs:APositiveAgentinChina’sSocialTransitionandtheBuildingofaHarmoniousSocietyWangMingThisspecialissue,“NGOsandSocialTransitioninChina,”containssevenarticlesansweringthefollowingtwoquestions:WhatisthesituationofNGOsinChina?Howshouldthissituationbeunderstood?Threeoutofthe...
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王绍光摘要:在1990年代短暂地经历了“市场社会”的梦魇之后,中国已出现了蓬勃的反向运动,并正在催生一个“社会市场”。在社会市场里,市场仍然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但政府通过再分配的方式,尽力对与人类生存权相关的领域进行“去商品化”,让全体人民分享市场运作的成果,让社会各阶层分担市场运作的成本,从而把市场重新“...
大数据技术与传统文献学的现代转型刘石李飞跃摘要:大数据技术引发了传统文献的生产方式创革、结构形态新变和获取方式拓展,文献的碎片化、标准化、结构化与可视化形成各种文本集、数据库等“宏文本”“超文本”,促进了文献的关联与知识的再发现。网络分析、文献计量、主题模型等文本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革新传统文献学的实践路径,增强传统文献研究的整体...
比例原则适用的范式转型蒋红珍摘要:比例原则正在经历某种范式转型。在辐射范围上,比例原则实现从国别、区域到全球的地域性影响,完成从公法、私法到其他部门法的渗透;在功能定位上,比例原则保留传统权利保障功能的基本定位,同时拓展到权力配置功能的复合形态;在适用形态上,比例原则作为法律原则的规范性命题伴随司法适用的推进得以进一步彰显,并...
《摩罗诗力说》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李震摘要:鲁迅的《摩罗诗力说》长期以来处于被忽视与误读的状态。这部产生于中国社会、文化大转型时代的诗学文献,或被一笔带过,或被视为鲁迅早期文艺思想不成熟之作,或只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纲领和中国近古文论的终结等,却鲜有人注意到它作为中国诗学现代转型的开端的标志性意义。中西诗学的现代转型有不同的性...
农民工落户悖论与市民化政策转型1邹一南摘要:长期以来,户籍制度被认为是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制度安排,而推动农民工在流入城市落户并构建起以能力为导向的落户优先序,就成为了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然而,从政策效果看,农民工落户数量十分有限,市民化的进展比较缓慢。本文通过分析与“农民工须市民化、市民化须落户、农民工未能落户”这...
交通设施改善、农业劳动力转移与结构转型1张军1李睿2于鸿宝2摘要:本文探究了交通设施改善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基于县级层面高速铁路开通的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导致当地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了3%。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该影响主要来自于降低流动成本与提升农业生产力带来的“推力”效应和促进当地非农产业发展带来的“拉力”...
中国就业系统的演进、摩擦与转型———劳动力市场微观实证与体制分析张鹏张平袁富华内容提要:居于国民经济核心地位的就业系统的形成、演进和调整,与经济发展阶段和结构条件变化密切相关。受到经济追赶所必须的高强度资本积累的制约,中低层次人力资本主导的中国就业系统,源于城乡二元分割制度且被低价工业化模式强化。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城市化转型,...
张一林等:金融体系扭曲、经济转型与渐进式金融改革!金融体系扭曲、经济转型与渐进式金融改革张一林林毅夫朱永华内容提要:转型国家的金融抑制,本质上是政府在面对关系国防安全、社会稳定和国计民生的企业缺乏自生能力但又不能让其破产倒闭的约束条件下,以金融体系为中介来给这些“重要而不能倒但不补贴就要倒”的企业提供暗补所做出的“次优”的制度安排...
宏观调控、地方政府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土地供给的视角赵扶扬陈斌开刘守英内容提要: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外需萎缩和工业增加值减速的背景下,宏观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而基建投资加速、房地产价格高企、地方政府债务攀升等现象相伴而生。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土地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的...
资本深化、结构转型与技能溢价郭凯明杭静颜色内容提要:如何理解收入分配演化机制,对政府调节不同群体间收入分配关系、改善收入分配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不同技能劳动力,研究了结构转型在技能溢价变动中的作用。本文发现在产业部门间产品替代弹性较低时,随着资本深化或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更快提高,生产要素将流...
银企距离与出口贸易转型升级许和连金友森王海成内容提要:金融发展与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利用中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了银企距离对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银企距离在2000—2010年总体呈下降趋势,银企距离缩短...
河南统计年鉴2016_ 2602114页
[推荐国标] GB_T 20977-2007 糕点通则65710页
云南经济普查年鉴2013_ C-D2-B-08-15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