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的两种民族理论———兼评安东尼·史密斯的民族(nation)理论叶江“现代主义”与“族群—象征主义”民族理论是当代西方有关民族和民族主义研究中的两个主要学术流派。目前已经引起我国学术界注意的安东尼·史密斯是后者的代表人物。“现代主义”民族理论对民族论述的重点在于强调民族的现代性、政治性、市民(或公民)性以及其缘起的西欧性。“族群—...
当代空间批判理论的四个主题———对后现代空间论的批判性重构冯雷摘要:20世纪空间批判理论的构成,可以理解为从空间视角先后对时间还原论、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全球化的理论回应,而时间、场所、超空间、地理则分属于各次理论回应中的关键范畴。虽然对现代空间的反省和批判已经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但是在时间、场所、后现代空间、地理等范畴上至今仍然存在...
从政治发展理论到政策过程理论———中国政治改革研究的中层理论建构探讨徐湘林本文通过批判性分析政治发展理论和政治变迁理论的体系缺失,提出建立指导政治改革经验性分析的中层理论的构想。鉴于中国政治改革渐进性与持续性的事实和特征,本文以政治改革的政策选择、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过程为基本范畴,试图构建政策过程的分析理论,使其能够运用于中国政治改...
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吴易风马克思用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构建了产权理论大厦的主体工程。产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作为财产形式的法权关系,产权不但是反映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而且是历史的产物和历史的范畴,具有历史的形式。马克思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关系,即在揭示经济领域中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对立关系的基础上,将价值增殖过程表述为法学和...
“预付人权”:一种非西方的普遍人权理论赵汀阳对于一个被公共化的共享概念,西方人权文化的历史背景不意味着解释的特权,既然人权被认为是普遍有效的概念,它就必须在理论上是开放的,在文化上不可以设限。天赋人权在理论合法性上的失败,特别表现为它所包含的自毁逻辑。人权制度只能以公正原则作为唯一最高原则去定义人权体系,人权就是每个人能够被公正对待的...
“小说学”论纲———兼谈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研究谭帆本文在深入把握20世纪中国小说理论批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小说学研究的三个层面,即:小说文体研究、小说存在方式研究和小说的文本批评,认为这三个层面构成了中国小说学研究的整体内涵。而我们以往的小说理论批评研究过于强调所谓的“理论思想”,忽略了小说的存在方式研究和小说的文本批评。以...
“世界”的失而复得———新实用主义三大家的理论主题转换陈亚军摘要:“语言转向”意味着“语言”与“世界”的分离,对实用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罗蒂继承了实用主义和“语言转向”的双重遗产,用语言共同体的实践和语言的融贯解释语言的语义内容;于是,“世界”被放弃,关于语言的谈论取代了对经验的谈论。普特南拒绝以语言替换世界的罗蒂主义路线;在...
“社会”的构成:自然法与现代社会理论的基础李猛摘要:帕森斯提出“霍布斯的秩序问题”是现代社会理论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理论应该如何理解由个体组成的现代“社会”的社会性。通过考察格劳秀斯和霍布斯的自然法学说,可以发现社会理论关注的“社会”概念是从自然法哲学的自然社会性概念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自我保存与社会性的张力关系中形...
·读者评议·“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对当代中国的深远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发表姜安教授的《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政治考量与时代价值》一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了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时代价值,引发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地位的再思考。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也是中国大国地位的主要奠基人。20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谢伏瞻摘要:“小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小康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辉煌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大大拓展了发展...
面向整体政府的改革与行政主体理论的重塑王敬波摘要:行政主体理论作为行政法学体系的理论原点,自西方舶来之后,被我国行政诉讼的现实需要迅速工具化,难以发挥其理论基础的功能。革新行政主体理论需要回到其本来的世界———公共行政的场域。全面回应我国整体政府改革和社会行政扩展的趋势,按照国家行政和社会行政两个层面改造行政主体理论,将国家作为政治意...
两种“艺术生产”: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新探姚文放摘要:“艺术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的首创。《<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一说有可能透露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重要奥秘。马克思研究“艺术生产”主要是对艺术活动作一种政治经济学的考量,而非作一般的艺术评论。他提出两种“艺术生产”的概念,前一个“艺术生产”是指...
SocialSciencesinChina,2021Vol.42,No.1,5-17,http://dx.doi.org/10.1080/02529203.2021.1895497TheoryIstheFloweroftheTreeofQuestions:ProposedKeyTopicsforSocialSciencesinChinain2021EditorialDepartmentofSocialSciencesinChinaScientificresearchalwaysbeginswithaquestion,andaskingquestionsinascientificwayisafundamentalprerequisiteforscient...
理论是问题之树盛开的花朵———《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重点选题构想本刊编辑部科学研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地提出问题是科学地解决问题的根本前提。马克思说:“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世界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
价值形式: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的理论定位吴猛摘要:西方左翼思想家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释”,往往从商品拜物教批判出发,但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却普遍背离经典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从而未能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化。要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化,就要重新理解马克思在商品拜物教批判中把握现实运动的基本方式。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并不是对于某种“事...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构建中国自主性散文理论话语吴周文陈剑晖摘要:散文在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五四新文学诞生了以“自我表现”为核心理念的现代散文。一个世纪以来,散文理论经过草创期、蓄势期、觉醒期与重构期的反复演绎,始终未能形成相对独立与完整的话语体系。散文理论话语的自主性、本土化构建,需重...
SocialSciencesinChina,2021Vol.42,No.1,182-192,http://dx.doi.org/10.1080/02529203.2021.1895521RegionalSocietyandXiangzu(RuralLineage)Theories:SocioeconomicHistoryfromaComparativePerspectiveZhengZhenmanaandMoriMasaobaDepartmentofHistory,XiamenUniversitybNagoyaUniversity当代中日两国学者对中国古代史研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对话。明...
从治外法权到域外规治———以管辖理论为视角屈文生摘要:管辖与主权是国际法思想谱系中的重要概念,管辖权范围与主权的离合决定或影响世界秩序的嬗变。地理大发现时代,《托德西利亚斯条约》确立了管辖权的全球延伸,但西葡两国并未对已发现的陆地和岛屿实现真正管辖。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初步确立属地化秩序,一国管辖权开始对应其主权疆域。殖民时代,以英国为...
《资本论》理论定向的阐释维度卜祥记摘要:《资本论》具有多样化的理论定向,并在后世解读中呈现出经济学、哲学、政治哲学等多样化的阐释维度。作为两种最具有影响力的阐释方式,对《资本论》的经济学理论定向和哲学理论定向的阐释,不仅各具理论合理性,而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当基于经济学理论及其技术层面的《资本论》研究致力于完善与推进马克思政治经...
“家”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肖瑛摘要:现代化是一个“离家出走”的过程,故现代社会科学也表现出远离“家”而拥抱个人主义的倾向。但事实上,“家”从未离开西方的学术和实践。在中国,无论是在传统儒家文明还是在近代以来文明重塑进程中,“家”虽时有变动但亦未脱离其在社会和文化—心理结构中的总体性位置。因此,推进“文化自觉”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