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書院小区评级研究系列[住宅小区评级](采用国家标准评级体系)上海市马克思公寓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竞争力评级及房价趋势报告(2024版)内...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谢伏瞻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人类历史进程、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从诞生之日起,马克思主义就是不断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封闭僵化的教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提...
·讨论与评议·马克思反对从正义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对段忠桥教授的回应段忠桥教授的《对“伍德命题”文本依据的辨析与回应》一文(以下简称“段文”)批评并反对我40多年前发表的关于“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第一篇论文①以来已多次辩护的命题,即“马克思不是因为不正义而批判资本主义的”。在我看来,这是一场非常久远的争论。尽管近年来我的研究...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正义问题基于生产方式批判的马克思正义思想冯颜利“马克思与正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外学界重点关注和讨论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之一。围绕马克思思想中是否有关于正义的分析和阐释,马克思是否批判资本主义为不正义等问题,西方学术界展开了激烈争论。否定马克思有正义思想的学者们认为,马克思自从创...
马克思与政治美学张盾摘要:近代美学把艺术之美作为美的唯一范本和美学的唯一立足点,从而成为文艺美学。文艺美学以艺术的自主性和审美经验论作为其基本信条,失落了艺术作为“可见之美对不可见之美的象征”这一原初的反思性本质,成为当代艺术危机与衰落的理论根源。未来美学的新转向是从文艺美学转向政治美学,对美的本质的理解从“感觉的完美性”转向...
马克思的国际观及其当代价值姜安摘要:马克思的国际观是观察和分析国际社会历史变迁和发展规律的立场、方法和观点的集合体,集中体现为对世界历史变迁和世界交往演变规律的基本认知、对国际社会制度变革和主体力量关系矛盾运动的价值判断,以及追求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伦理正义的文化向度。马克思以宏大历史视角探讨了世界历史和国际体系演变规律,并深刻揭...
马克思的法律发展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公丕祥摘要:马克思把握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分析原则,把法律发展现象置于社会变迁特别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程中加以观照,着力探讨法律发展的类型转换、内在机理、运动样式、价值取向等基本问题,确立了研究法律发展现象的理论分析工具,展示了其法律发展思想的理论逻辑力量,实现了法律发展理论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在...
马克思论所有权的自由本质和自我异化萧诗美肖超摘要:通过本源考察和前提追溯,从马克思的所有权批判话语中可以发现马克思所有权理论的另一面,即马克思对所有权的自由本质的充分肯定和强烈追求。这就使得马克思的所有权理论具有追求自由和拒绝异化的双重性质。这种辩证的历史的所有权概念不但区别于资产阶级的非批判的所有权概念,而且区别于激进社会主义...
马克思与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基础张盾摘要:生态文明不仅是一个关乎政治决策和社会政策的现实问题,在其深层概念结构上,它还是一个关于生态正义如何建构的政治哲学问题。从现实历史反思的角度看,所谓生态危机的发生本质上是数百年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与地球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一个必然结果;从意识形态批判的角度看,全部生态问题的起源都应...
公共价值的信念与美好生活的理想———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理论深蕴袁祖社摘要:以“改变世界”、最终解放全人类为根本宗旨和神圣使命的马克思哲学,在理念创新、主题转换、范式变革等意义上,坚持以“社会化的人类”实现对于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超越,确立了以先进制度为载体的“公共价值”与“美好生活”的分析范式。借此哲学范式展开对启蒙现代性之抽象...
定在概念:马克思早期思想构境的历史线索张一兵摘要:在海德格尔存在论中扮演关键性角色的此在概念,在康德、黑格尔哲学中实为一定的存在———定在。青年马克思在早期文献中,多用定在、社会定在和定在方式等概念,而在1845—1847年历史唯物主义创立时期,如同不再使用异化、类本质等概念一样,马克思刻意回避使用了社会定在等带有思辨哲学色彩...
历史阐释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评价问题———基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涂成林摘要:历史事实与历史评价既是历史阐释中一个恒久而常新的重要议题,也是当下我们建构马克思主义历史阐释学的基本前提。历史阐释的形成不仅涉及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本体论互动关系,也涉及历史事实、历史逻辑与历史价值的认识论径路,涉及人们确认历史事实、建构历史评...
空间正义的唯物史观叙事———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胡潇摘要:空间正义问题在社会生活与学术研究领域日益突显。规模浩大、急促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全民深度关注的房地产业问题,更使空间正义有了前所未有的现实紧迫性。作为社会正义的形塑,空间正义表达同时也创生着社会正义。空间正义的理解与诠释,必须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原则,以生产方...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概念及其基础性意义邹诗鹏摘要:核心概念是学术理论及其话语体系的基石。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概念仍然具有很强的学术理论价值。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的逻辑学的存在论以及费尔巴哈的感性理论均不能形成社会存在的自觉。基于新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通过推动存在论革命,马克思将传统的抽象的存在转变为社会存在。依据实践批判及其历史生产理论...
国际会计准则的困境与财务报表的改进———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视角周华戴德明刘俊海叶建明摘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会计准则因具有严重的顺周期效应而备受指责。该准则下的财务报表混合列报会计数据和金融分析数据,导致财务报表的公益作用大为减弱。运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分析说明,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减值会计均有弊端。坚持“根据法律事...
交往实践观:马克思《资本论》的哲学视域任平《资本论》中的“大写逻辑”,是马克思在经济学语境中所表达的哲学视域。本文从历史语境、哲学视域、总体结构三个层面深度解读“大写逻辑”的本真意义,认为“大写逻辑”就是交往实践观。其主要根据是:(一)资本全球化是“大写逻辑”的历史基础和反思对象。(二)不同的哲学对“大写逻辑”提出了多元理解,但是贯穿这...
货币幻象:马克思的历史哲学解读张雄货币幻象起源于货币特权对人性的侵蚀,使人对外部世界的价值判断出现可量化和不可量化的双重标准,并由此带来人与人关系内在维度的改变,货币对人的认知系统和评价系统也随之产生影响。货币幻象发生在货币符号被实体化、主体化和神圣化的过程中,其实质是在观念中用货币来剥夺整个世界的固有价值。在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
存在、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海德格尔、卢卡奇和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比较研究俞吾金本文围绕存在、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概念各自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对海德格尔、卢卡奇和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海德格尔之失在于不重视“社会存在”的概念,没有沿着“共在”的思路作纵深的思考,也没有把先天的“基础本体论”与后天的经验世界准确地贯...
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马克思政治思想初论郁建兴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继承,不仅是马克思的政治思想而且是他的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马克思在分析批判黑格尔政治哲学时,揭示出了政治革命的限度,从而把克服市民社会与超越政治解放之间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政治思想的主题。这一主题构成了1844年以后马克思作为中心工作的...
《中国社会科学》三十年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俞吾金顾海良王绍光于沛汤一介唐凯麟徐显明编者按: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
河南统计年鉴2016_ 2602114页
[推荐国标] GB_T 20977-2007 糕点通则65710页
云南经济普查年鉴2013_ C-D2-B-08-15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