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资源依赖与精英权威:农村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的双向依赖和监督卢素文艾斌摘要:在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关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权力关系的已有文献忽略了组织内部或外部拥有资源的精英权威。本文基于对江西...
2020.3政治影响力与制度生成——新乡贤组织的演生及其类型学姜亦炜摘要:新乡贤组织并不是“千村一面”,其在制度演进过程中的“内生性”与“外引性”的分野,以及村庄精英资源禀赋的不同,催生出了不同形态的新...
2020.4村庄结构、赋权模式与老年组织连带福利比较研究1王辉摘要:农村老年组织连带福利是福利再生产的正外部性体现。当前研究关注连带福利的形成机理,却没有比较连带福利差异。为回答这一问题,文章在借鉴村庄社...
2021.4资源依赖与精英权威:农村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的双向依赖和监督卢素文艾斌摘要:在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关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权力关系的已有文献忽略了组织内部或外部拥有资源的精英权威。本文基于对江西...
2023.2制度逻辑与组织策略: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执行偏差的一种新解释1高端阳1李睿2王道勇3摘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是一项保障全体人民健康、实现健康公平的重要制度安排,但该项制度在农村地区的...
2022.2社会组织嵌入韧性乡村建设的逻辑与路径1李南枢何荣山摘要:韧性乡村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要求对不同空间与时间维度加以把握,以提高乡村面对风险时回应、恢复与适应能力。传统的公权治理与私权自...
2022.4社会文化组织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1——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分析范红丽杨嘉乐张晓慧摘要:本文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2018年4轮追踪调查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社...
2022.2动态系统论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取得的立法范式转型1吴昭军摘要: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取得认定的试点实践复杂多样,须通过立法范式转型破解法律刚性与实践弹性冲突的难题。对此,应引入动态系统论,...
2023.1多维赋能与责任重塑:乡村组织的制度化调适1——以“镇村工作一体化”实践为研究对象何得桂李想摘要: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乡村组织既面临多中心工作格局的治理情境与问责制度革新,也面临地方性治...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自主治理和社会连带机制1——浙江何斯路村草根休闲合作社案例分析王辉1,2金子健1摘要:促成农民合作是实现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村庄有效治理的关键。本研究基于自主治理理论和社会连带理论...
空间再组织:城乡接合部闲置农房产权整合与社会有效治理1——上海农房再利用案例研究魏程琳1,2钟晓华1,3摘要:城乡接合部作为外来人口、非正规经济集聚的空间载体,面临着严重的空间利用负外部性失控难题。在农房...
1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1989年5月5日国务院第40次常务会议通过1989年6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及时调解民间纠纷,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安定,以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条例。第二条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在基层人民政...
1治安保卫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1952年6月27日政务院批准1952年8月11日公安部发布)第一条为发动群众,协助人民政府防奸、防谍、防盗、防火,肃清反革命活动,以保卫国家和公众治安,特规定全国各城市于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展后、农村于土地改革完成后,普遍建立治安保卫委员会。第二条治安保卫委员会是群众性的治安保卫组织,在基层政府和公安保卫机关领导下负...
1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2006年11月1日国务院第154次常务会议通过2006年1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9号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安机关组织管理,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人民警察...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2016年4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
社会建设视角下社会组织的情境合法性邓燕华摘要:社会组织可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切实发挥作用,而实际效果如何取决于情境性因素。通过讨论社会组织和社区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提出情境合法性这一概念,并以此为中心探究当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一些特征。所谓情境合法性,是指享有总体合法性的社会组织在开展具体的项目时需要获取来自服务对象和基层精英...
河南统计年鉴2016_ 2602114页
[推荐国标] GB_T 20977-2007 糕点通则65710页
云南经济普查年鉴2013_ C-D2-B-08-15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