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3类体制身份:作为基层政府建构自主性的意外后果1——以上海市奉城镇政府为例陈昌军摘要:本文认为出现在基层政府内部的多种“身份”,不同于传统的“社会性身份”和“体制性身份”,是一种新的“身份”现象...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设立对野生动物肇事及农户适应性行为的影响1朱臻1,2柴金露1宁可1,2摘要:本文基于浙江省4个县(市)48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分析了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设立对野生动...
跨体制社会资本及其收入回报边燕杰王文彬等摘要:中国渐进式市场化改革使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两种体制并存,产生两种不同的体制性资源。这意味着,当人们的个人关系网络跨越两种体制时,将产生跨体制的社会资本,而体制跨越者将获得包括收入在内的各种经济回报。依据2009年八城市调查数据,对跨体制社会资本收入优势的论点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近2/3的被访者...
当代情感体制的社会学探析成伯清摘要:情感体制是指一定时期在一定社会领域中围绕一套规范情感及其表达而展开的话语和实践。情感体制的视角可以为我们揭示个人感受与社会结构之间交互作用的机制提供一种分析思路。伴随当代社会在三个关键领域发生的变迁,情感体制也相应呈现三种类型,即工作领域的整饰体制、消费领域的体验体制以及交往领域的表演体制。三...
结构壁垒、体制转型与地位资源含量边燕杰李路路李煜郝大海再分配体制下形成的单位和地区壁垒,不但限制了职业流动,也导致了同一社会经济地位其资源含量在壁垒之间的差异,使工作单位和出生地成为地位的象征和指示器。对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资料分析表明,单位和地区壁垒效应持续至今,但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弱化这些效应。体制外,职业的收入回报在单位之间...
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周光辉摘要:中国的决策体制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中枢系统,也是决定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决策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创建新中国的长期历史中形成的,具有其历史合理性。决策体制从建立到改革开放前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决策权力日趋集中的体制,存在着决策结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制度化程度低、偏重经...
代际分化视角下的东亚福利体制林闽钢吴小芳摘要:东亚社会福利发展的研究,是当今比较社会政策的重要领域之一,而且逐渐与欧洲传统的福利国家研究呈东、西辉映之势。为探讨东亚在迈入老龄化社会后,生产性福利体制所发生的变化,通过代际分化视角的建构,以年龄支出比率作为分析基础,发现东亚福利体制开始回应老龄人口的福利需求,日本、台湾地区和韩国已经开始进...
债务高企、风险集聚与体制变革———对发展型政府的反思与超越张晓晶刘学良王佳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债务的形成机制,指出体制性因素是债务高企的根本原因。这一体制性因素可概括为国有企业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的发展责任与软预算约束、金融机构的体制性偏好以及中央政府的最后兜底。文章通过引入国企与政府补贴的BGG模型,刻画了中国债务形成的体制...
河南统计年鉴2016_ 2602114页
[推荐国标] GB_T 20977-2007 糕点通则65710页
云南经济普查年鉴2013_ C-D2-B-08-15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