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的共享发展思想、实践与展望顾海英1王常伟2摘要:共享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发展的思想旨归,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2021.4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的共享发展思想、实践与展望顾海英1王常伟2摘要:共享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发展的思想旨归,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专题研究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思想主线严书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贯穿其中的思...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正义问题基于生产方式批判的马克思正义思想冯颜利“马克思与正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外学界重点关注和讨论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之一。围绕马克思思想中是否有关于正义的分析和阐释,马克思是否批判资本主义为不正义等问题,西方学术界展开了激烈争论。否定马克思有正义思想的学者们认为,马克思自从创...
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思想的基础命题和原则立场①成林摘要:历史进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必然性的思想。西方自由主义学者对历史进步思想的否定,实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否定,从而也是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否定。因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思想,必须回应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在历史规律、历史决定论和历史目的论等三...
马克思的法律发展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公丕祥摘要:马克思把握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分析原则,把法律发展现象置于社会变迁特别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程中加以观照,着力探讨法律发展的类型转换、内在机理、运动样式、价值取向等基本问题,确立了研究法律发展现象的理论分析工具,展示了其法律发展思想的理论逻辑力量,实现了法律发展理论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在...
当代中国的长期建藏思想徐志民摘要: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为改变西藏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实现西藏与内地的共同繁荣发展,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西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放弃了进藏部队“三年一换,以励士气”的最初设想,逐渐确立了扎根西藏、边疆为家的长期建藏思想。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央提出“加快西藏发展...
定在概念:马克思早期思想构境的历史线索张一兵摘要:在海德格尔存在论中扮演关键性角色的此在概念,在康德、黑格尔哲学中实为一定的存在———定在。青年马克思在早期文献中,多用定在、社会定在和定在方式等概念,而在1845—1847年历史唯物主义创立时期,如同不再使用异化、类本质等概念一样,马克思刻意回避使用了社会定在等带有思辨哲学色彩...
多重维度中的儒家仁爱思想干春松摘要:对儒家仁爱的不同认识由来已久,先秦儒家和墨家的争论就集中于仁爱与兼爱的异同,儒家内部的不同派别之间也一直存在着基于血缘的爱和“泛爱众”之间的争论。儒家伦理中对于血缘亲情的强调,会让人忽视其仁爱观的扩展性,即最终发展到对于人类之爱的肯定。从孟子的“一本”论到程朱的“理一分殊”,再到王阳明等人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笔谈洪银兴刘伟高培勇金碚闫坤高世楫李佐军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成果。本...
经典与诠释———论朱熹的诠释思想潘德荣在中国经学史上,朱熹是第一个相对集中地谈论过阅读和诠释的方法论的学者。“理”是他的哲学体系的本体论概念,也是其经典诠释的形上依据。经文原义、圣贤原意与读者所悟之意是理解过程中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理解的目标就是这三种意义的整体圆融和谐之“理”。语言解释与心法理解是其诠释的基本方法。朱熹所代表的这...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张文显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伟大实践中创立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其缘于经验的升华、理性的凝结、历史的淬炼,具有鲜明的实践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和深厚的历史逻辑。认真研究、科学把握、深刻领悟这三个逻...
·文明起源、文明互鉴与文化发展·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研究在西方的反响邹进文摘要: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被迫纳入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体系之中,中国经济思想亦开启了“西学东渐”的进程。伴随着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国经济思想也开始影响西方,对西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由此,近代中国在经济学“西学东渐”过程中,呈现出中西互...
海德格尔论老子与荷尔德林的思想独特性———对一份新发表文献的分析张祥龙《海德格尔全集》第75卷中有一篇海德格尔引用《老子》第11章来讨论荷尔德林诗作独特性的文章。本文首先介绍了这个文献,并探讨它对于了解海德格尔与道家关系的意义。这个新文献与以前发现的有关材料不同,它不仅出现早,而且是直接针对《存在与时间》的核心思路而引用和阐释《老子》...
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姚建宗摘要:以研究旨趣与思维方式为标准,法学研究可区分为法律理论研究和法律工程研究。法学中的法律理论研究是以揭示法律存在和运行的“规律”为旨趣的思想活动,规律导向、纯化价值立场、逻辑化、观察式的思维是其思维方式的典型特点;而法学中的法律工程研究乃是综合运用有关法律的“规律”及其他思想理论资源,建构理想...
当代中国的精神建设及其思想资源吴晓明摘要:当代中国的精神建设是当下中国历史性实践所提出的重大思想课题。现代化的发展往往意指进入“现代文明”。而对这一文明的抽象理解却掩盖了其本质规定和历史性。中国的发展是在与西方不同的历史前提的基地上开展出来的,仅只部分地从属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而其快速发展正日益凸显后者固有的历史界限。中国发展的现...
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马克思政治思想初论郁建兴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继承,不仅是马克思的政治思想而且是他的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马克思在分析批判黑格尔政治哲学时,揭示出了政治革命的限度,从而把克服市民社会与超越政治解放之间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政治思想的主题。这一主题构成了1844年以后马克思作为中心工作的...
人民意志:马克思法哲学的思想特质牟成文摘要:在国家制度的确立与实行中充分表达“人民意志”,是马克思深刻批判与根本颠覆传统法哲学致思理路并重构其价值的基石。马克思法哲学的理论本性需要我们超出已有研究范式与路径并从更为宽广的视域来深刻把握其整体脉络和基本特质。对于如何在国家制度的确立与实行中充分表达“人民意志”并由此来实现人的解放的问...
结构、权力与方法:论马克思的所有制思想———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若干命题陈广思摘要:马克思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概念具有两重重要的规定:在抽象形式上它由特定的生产要素以结构的方式组合而成(要素结构);在历史内容上它蕴含着用以支配直接劳动者的经济支配权力和超经济支配权力,它们在不同所有制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不同(权力结构)。所有制的双重结构蕴含着...
从史巫之士到易儒合流———“易家”思想的演进路径刘震摘要:“易”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学术体系之一,历来为人所重视。历史上解读“易”,往往将其视为儒家经学的核心典籍,这一路径的弊端在于忽略了“易”在纳入儒家之前的学术发展与传承。事实上,“易”的思想经历了“易筮”“周易”到“易经”等阶段的发展与演变,不同阶段不仅有着自身的特色,更是形成了前...
河南统计年鉴2016_ 2602114页
[推荐国标] GB_T 20977-2007 糕点通则65710页
云南经济普查年鉴2013_ C-D2-B-08-15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