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赶超邹薇代谦本文在标准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模仿和经济赶超问题,指出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模仿能力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人力资本水平。许多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能通过模仿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实现经济赶超,是因为其人力资本水平低下,无法吸收和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引进的技术...
基因技术的道德哲学革命樊浩基因伦理是一种道德哲学革命形态的高技术伦理,具有技术革命与道德哲学革命的二重形态和二重本质。据此,基因伦理的文化反应,不应当局限于对基因技术的发展提出伦理批评和伦理战略,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学术任务是进行道德哲学革命的理论准备。应当用拓展了的发展伦理学的方法,而不是常规伦理学的方法进行基因伦理的研究。基因技术...
·会议综述·共同应对现代科技对伦理的挑战———“2003年中德科学与技术活动中的伦理问题研讨会”综述由中德科学中心资助、柏林工业大学哲学系与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举办的“2003年中德科学与技术活动中的伦理问题研讨会”于2003年10月7日至9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中方学者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
共和晚期希腊哲学对罗马法之技术和内容的影响徐国栋本文旨在研究共和晚期古希腊哲学对罗马法的影响。作者研究了古希腊与罗马的文化联系,考察了对罗马法律文化发生影响的古希腊人和作品;确认西塞罗的Topica一书是把古希腊的普通逻辑学转化为罗马的法律逻辑学的关键作品,并阐述了古希腊逻辑学对提高罗马法的科学水平的革命性意义;分析了古希腊的历史—社会哲...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渠敬东周飞舟应星摘要:借由政治经济学所生发出来的社会学视角,中国30年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最初的十年形成的是以双轨制为核心机制的二元社会结构;1990年代开始的全面市场化及分税制改革确立了市场与权力、中央与地方以及社会分配的新格局进入新世纪后,行政科层化的治理改革得以实行,...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笔谈李醒民胡新和刘大椿殷登祥历史已经表明,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等为先导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加速发展。因此,深入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逻辑,认真反思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正确...
大数据技术与传统文献学的现代转型刘石李飞跃摘要:大数据技术引发了传统文献的生产方式创革、结构形态新变和获取方式拓展,文献的碎片化、标准化、结构化与可视化形成各种文本集、数据库等“宏文本”“超文本”,促进了文献的关联与知识的再发现。网络分析、文献计量、主题模型等文本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革新传统文献学的实践路径,增强传统文献研究的整体...
从“代理”到“替代”的技术与正在“过时”的人类?李河摘要:技术哲学应成为当代“第一哲学”,更多关注技术向何处去、人文科学向何处去以及人类向何处去等问题。指向“身外自然”的技术无论怎样都只是“人体器官的延长”,只是人的“代理者”;但指向人的“身体自然”自身的技术则日益显示出对自然人体的“替代”作用。当代生物工程和人工智能分别代表着两...
2020.4人力资本及其与技术进步的适配性何以影响了农业种植结构?1叶初升1,2马玉婷2摘要:基于对贵州等地农户农作物种植决策的田野调查,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农作物种植选择模型,以分析人力资本及其与技术进步的适配性影响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微观机制,为宏观层面上研究农业种植结构变迁提供微观基础;然后,采用省级宏观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和分析方...
风险偏好、风险感知与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1仇焕广苏柳方张祎彤唐建军摘要:本文根据4省844户水稻和玉米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获取了农户风险偏好指数,探讨了风险偏好、风险感知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风险感知情况下风险偏好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风险厌恶、感知风险存在的...
产品质量认证能否提高农户技术效率1——基于山东、河北典型蔬菜种植区的证据李晗陆迁摘要:本文基于河北廊坊、山东寿光两地典型蔬菜种植区的1388份微观数据,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构建技术效率微观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假设,估计三种不同类型的产品质量认证对农户技术效率的平均处理效应,并基于回归调整方法对产品...
人工智能、索洛悖论与高质量发展:通用目的技术扩散的视角程文内容提要:在生产网络中对新一代通用目的技术———人工智能的采用和扩散是实现中国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在通用目的技术扩散初期,劳动生产率增长将经历较长时间的低迷阶段,这被称为“索洛悖论”。本文在对比信息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典型事实的基础上,将人工智能在生产网络中采用...
技术差距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郑江淮荆晶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工业行业1998—2016年技术进步的方向进行测度,发现2011年以前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相对提高了资本的技术效率以及边际产出,而在2011年以后技术进步由资本偏向转变为劳动偏向,这也是导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U型演变的关键因素之一。理论研究表明:与发达国家间技术差距的缩小是导致中...
企业客户贸易网络、议价能力与技术追赶———基于贸易网络视角的理论与实证检验孙浦阳刘伊黎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客户贸易网络结构趋于复杂化,网络关系逐渐成为企业获取技术信息和实现技术追赶的重要渠道。本文利用2009—2016年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的企业客户贸易数据,刻画了企业-客户之间的供销贸易...
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扭曲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沈小波陈语林伯强内容提要:本文基于三次产业的就业份额和产出份额数据,测度1978—2016年中国分地区的产业结构扭曲指数,并利用空间面板模型考察分地区产业结构扭曲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地区产业结构扭曲指数总体上显著下降,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扭曲指数最低,中部地区次...
城市财富与绿色技术选择董直庆王辉内容提要:富者是否更具有社会责任?向来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若在环境治理与技术创新领域,则表现为富者可能更有能力和更富有责任地选择绿色技术,事实是否果真如此?本文利用2004—2016年中国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维度构建财富的综合指标,检验了城市财富绿色技术筛选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形成逻辑。结...
偏向性技术进步与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李小平李小克内容提要:本文基于Kmenta近似技术从标准化CES生产函数中推导出包含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的TFP增长率函数,系统考察了偏向性技术进步下TFP增长率变化的驱动机制,刻画了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效率增长、资本深化水平及其增长率的协同效应对TFP增长率变化的作用机制。利用中国工业数据对理论机制的检验表...
竞争政策与跨国最优技术授权策略徐璐叶光亮内容提要:本文探讨当前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实施(宽松)竞争政策的理论基础。基于本国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与具有成本优势的外国企业进行古诺竞争的寡头模型,分析生产型外国企业如何将降低成本的专利技术分别授权给本国的两家企业。我们的研究表明:当不能歧视性授权时,外国企业总是偏好特许权收费方式;当能够歧视性...
中国出口技术含量动态变迁及国际比较倪红福内容提要:在当今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一国生产的出口产品大量使用国外中间投入品,出口产品中内含技术不一定都来自本国,科学衡量出口技术含量水平和结构需要基于生产工序的数据。本文构建了基于生产工序的技术含量新测度方法,并利用1995—2011年全球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中国及其他主要国家的出口技术...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基于中国宏观和产业数据的测算及分解蔡跃洲付一夫内容提要: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分解为代表普遍技术进步的技术效应和要素流动配置的结构效应。本文利用中国宏观及产业数据,在增长核算基础上将TFP增长分解为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据以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进行细致剖析。实证结果表明:(...
河南统计年鉴2016_ 2602114页
[推荐国标] GB_T 20977-2007 糕点通则65710页
云南经济普查年鉴2013_ C-D2-B-08-15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