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佃户到田面主:宋代土地产权形态的演变戴建国摘要:历史上的永佃权和田底田面权最初产生于宋代。宋代日趋成熟的典权关系为土地流通、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开辟了新的途径,促进了地权的进一步分化,为后来田底、田面权的流行提供了条件。北宋时官田佃户的永佃权事实上已经形成。到南宋,独立的田面权在官田中已经清晰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田租佃关系中也已经产...
金融资本主义的崛起及其影响———对资本主义新形态①的社会学分析杨典欧阳璇宇摘要:相比波兰尼提出的第一次“大转型”,金融资本主义的出现堪称影响更为深远的第二次“大转型”。金融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扩张使其力量超越了民族国家的范围,政府、企业、家庭和个人等行为主体都日益受到金融市场的指引和重塑,导致“社会生活金融化”趋势。其重要社会后果...
直系组家庭:当代家庭形态和代际关系分析的视角王跃生摘要:中国当代家庭形态的“现代”趋向显著,但亲子关系中的“传统”行为仍很浓厚,既有家庭概念难以表达亲子“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生活实践和互动状态。直系组家庭概念将直系存世成员所组成的家庭、家户整合为一个新的亲属组织,把形式上分异、独立的家庭、家户有机地融入一个既“虚”又“实”的关系家...
·大变局与战略全局·知识形态演进的历史逻辑韩震摘要:人类因内在地具有知识内涵的劳动而与动物区别开来,而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知识内涵越是增长就越是属人的活动。如果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那么生产力的发展往往体现在生产力所反映的知识形态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越是在知识生产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越是走在世界历...
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苏联—俄罗斯转型经验研究杨光斌郑伟铭国内外政治学界对于苏联—俄罗斯转轨中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关系这样重大的现实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里所说的国家形态,并不是我们熟悉的规范性的国家类型理论,而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所形成的治理结构以及由此治理结构而产生的行为特征和治理绩效。任何一种国家形态都具有历时语境中的...
独白:中国诗歌的一种表现形态戴伟华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一直存在着“独白”现象,它是诗歌的一种表现形态。独白诗的产生有其原因,缘于“诗言志”的诗学传统,文人的孤独情怀和自我情感描述的体验。独白诗在体式和表现手法上有明显的特征,常以组诗、古体的形式出现,表意上呈现出多义性和隐晦性,并有潜在的对话对象。关键词独白传播比兴潜在对话作者戴伟华,1958...
对话、融通与当代中国的哲学新开展当代中国哲学形态构建面临的时代问题与可能回答吴根友当代中国社会处在非常复杂的文化互动与艰难的文化转型的过程之中。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既为当代中国哲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也向当代中国哲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实的发展走在了哲学理论的前面。从社会政治与文化方面说,中国特色社会主...
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政府治理形态嬗变的博弈分析金太军区域公共管理实质上是政府治理方式上的制度变迁,即打破原有行政区行政的制度安排,重塑利益格局的制度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从而最终形成新的制度———相关因素充分博弈后的契约格局。这些博弈关系主要包括治理理念的“博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SocialSciencesinChina,2020Vol.41,No.4,24-43,http://dx.doi.org/10.1080/02529203.2020.1844422TheRiseandImpactofFinancialCapitalism:ASociologicalAnalysisofNewFormsofCapitalismYangDianaandOuyangXuanyubaInstituteofSociology,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相比波兰尼提出的第一次大转型,金融...
“民间”的现代价值———中国现代文学与民间文化形态王光东本文论述了中国现代文学与民间文化形态间的关系,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学史的角度,确立了“民间”概念的基本内涵,提出中国现代文学中存在的三种主要民间理念,即启蒙文化视角下的民间观,与政治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民间观,从民间立场理解“民间”的民间观。这三种民间理念在不同历史情境和不...
河南统计年鉴2016_ 2602114页
云南经济普查年鉴2013_ C-D2-B-08-1501页
